拔牙后使用胶原膜覆盖骨替代材料行位点保存术的临床和影像学评估:一项基于

更新时间:2020-05-22 17:47
拔牙后使用胶原膜覆盖骨替代材料行位点保存术的临床和影像学评估:一项基于人的随机对照研究
张晓梦 译;赖红昌 审校
    关键词:骨再生,骨替代材料,CBCT成像,临床研究,临床试验,引导组织再生术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和影像学分析,评估拔牙后使用胶原膜覆盖人合成骨替代材料行位点保存术的效果。
 
    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5名患者,每名患者至少有两颗上颌前牙具有牙指征:试验组(TG)使用人工合成骨替代材料填充拔牙窝;对照组(CG)中仅1存血凝块,两组均覆盖胶原膜。在术后即刻和6个月分别行锥形束计算机断,扫描(CBCT),量化并分析牙槽嵴的水平和垂直骨改变。
 

手术步骤示意;(a)术前颊侧观;(b)拔牙后和切口观;(c)翻开粘骨膜瓣;(d)临床测量牙槽骨高度;
(e)临床测量水平骨宽度;(f)填充骨替代材料的牙槽窝;(g)膜钉固定胶原膜;(h)缝合后的牙合面观
 
    结果:术中的临床测量显示TG和CG之间无统计学差异。CBCT的组内评估示,两组的颊侧骨高度(TG平均降低1.58 mm或21.82%, CG平均降低1.66 m或24.08%)和嵴顶水平骨宽度(TG平均降低0.55 mm或8.30%, CG平均降低1.3mm或17.68%)均显著降低,腭侧骨高度却无显著变化(TG平均降低0.44 mm3.42%,CG平均降低0.26 mm或3.89%),对于牙槽骨高度和根尖的水平骨宽度仅CG组具有显著的下降,分别降低1.03 mm和0.50 mm,而TG组分别降低0.Smm和0.19 mm.组间分析显示,6个月后峰顶的水平骨宽度在两组间具有:著的统计学差异(p<.05)。
 
    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胶原膜覆盖骨替代材料行位点保存后,牙槽崂6垂直和水平骨吸收明显小于胶原膜组。
 
    拔牙后,牙槽嵴会经历生理性的骨吸收并伴随着软组织轮廓的变化(Amler, Johnson, & Salman, 1960;Pietrokovski, & Massler, 1967)。拔牙后发生牙槽骨改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束状骨的吸收,其依赖于牙齿而存在。牙槽窝的颊侧骨壁非常薄,且主要由此类骨组成。此外,它具有很高的骨密度和较少的骨髓腔隙,使其与腭側骨板相比更容易吸收,尤其是在翻瓣手术后(Novaes等, 2011)。因此,束状骨的吸收可导致牙槽嵴在垂直和水平向的骨吸收(Araujo, & Lindhe, 2005)。
 
    这种骨吸收可能导致种植体不能植入理想的位置,从而造成不良的美学效果(Jung等, 2013)。因此,为了减少拔牙后的牙槽骨吸收并有利于后期修复,引导骨再生术(GBR)开始在拔牙窝中被推荐使用。
 
    GBR的治疗原则之一即是需要放置一张膜,该膜将作为保护血凝块的屏障,允许在骨缺损的周围形成隔离空间,以利于骨形成细胞在没有其他组织细胞竞争干预的条件下发挥作用,促进骨愈合和再生(Dahlin, Linde, Gottlow, & Nyman, 1988)。在一项临床研究中,Buser, Bragger, Lang和Nyman(1990)在必须行骨增量才能种植的位点,使用不可吸收的PTFE膜行GBR。然而,使用不可吸收膜需要二次手术取出,而使用可吸收膜时则可避免。Lekovic等人(1998)研究了使用可吸收膜保留前上颌的牙槽嵴,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可吸收膜的保存效果完全可以比拟不可吸收膜。而且e-PTFE膜还具有避免膜去除的二次手术和感染率低的优点。
 
    BioMend膜由提取于牛腱纤维的可吸收纯化1型胶原蛋白组成。其交联结构能够发挥优越的理化性质,如止血功能从而能更好地稳定伤口,促进成纤维细胞趋化和营养成分转移的功能(Rothamel等, 2004)。此膜还具有缓慢的体内生物降解功能,主要通过酶途径(胶原酶和蛋白酶)进行长达8周的降解。在临床前研究中,该膜能促进细胞的粘附、增殖和牙周分化,呈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组织整合活性。
 
    由羟基磷灰石和B-磷酸三钙(B-TCP)组成的人工合成骨替代材料,在GBR治疗中已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低替代率的羟基磷灰石负责空间维持(支架功能),而B-TCP的快速吸收则促进新骨的形成替代(Mardas,Chadha, & Donos, 2010)。在临床对照试验中,羟基磷灰石与B-TCP的组合应用于上颌窦提升和牙周再生时,其新骨形成效果与无机牛骨类似。
 
    Jung等(2013)比较了多种位点保存技术,使用CBCT分析术后6个月的牙槽嵴变化。研究发现,使用含10%胶原蛋白的无机牛骨填充拔牙窝并使用胶原膜或结缔组织移植物覆盖,其垂直和水平向骨吸收相比其他组最低,特别是与自然愈合的拔牙富组相比。
 
    考虑到骨替代材料与胶原膜结合应用于拔牙后位点保存中的有效性,以及羟基磷灰石和B-TCP结合使用胶原膜获得的良好效果,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和CBCT分析来研究这种新的人工合成骨替代材料在拔牙后位点保存中的有效性。

    本文刊登在《临床口腔种植研究》中文版 2019年6月 第4卷 第2期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laihongchang1.com/teaching/1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