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窝内植入去蛋白骨矿物质的效果:6个月后的形态改变

更新时间:2020-05-13 14:47
拔牙窝内植入去蛋白骨矿物质的效果:6个月后的形态改变
黄卓砾 译:庄龙飞 审校
关键词:生物材料,骨形成,拔牙窝,植骨,人类
摘要
    目的:研究(1)新鲜拔牙窝的特征是否影响其随后的尺寸变化和(2)拔牙窝内植入去蛋白质小牛骨矿物质是否影响其愈合过程中的体积变化。
 
   材料和方法:试验纳入27名受试者和28个拔牙位点。在拔除牙齿后即刻及6个月愈合期后,制取牙弓的石膏模型和数字化模型。在牙齿拔除后即刻进行CBCT扫描,测量拔牙位点颊侧骨壁的厚度。所有拔牙位点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中,拔牙位点植入去蛋白骨矿物质并覆盖胶原膜。对照组中,仅放置胶原膜。
 
    结果:拔牙位点的颊侧骨壁厚度将对其体积减少量产生影响。位点保存术仅对颊侧骨壁薄(≤Imm)的拔牙窝的萎缩程度产生影响。
 
    结论:将富含胶原的去蛋白小牛骨矿物质植入拔牙窝并不能影响其愈合过程中牙槽嶙的萎缩。颊侧骨壁的厚度对拔牙后牙槽嘴的体积改变有显著影响。
 
    牙槽骨的内侧是连续的束状骨,它是牙齿的附属组织。因此,牙齿拔除后,束状骨即与邻间牙槽骨一起发生吸收直至缺失。这种改建导致了缺牙牙槽嵴/位点的大量丧失。大量文献还同时记录了硬组织的缺失在牙槽骨较薄的位点更加显著(Tomasi et al.,2010),且在拔牙窝的唇/颊侧更加显著。此外,动物和人体试验显示大部分硬组织丧失首先发生在拔牙窝的边缘1/3,而根方的部分影响较小。
 
    尽管大部分硬组织丧失发生在牙齿缺失的早期,但是缺牙牙槽嵴/位点还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萎缩。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不同研究对象/位点的牙槽嵴丧失程度具有明显差异,可以详见vander Weijden等的系统性综述。
 
    一些研究对单牙缺失后软、硬组织的联合变化进行了评估。对单牙缺失而对侧同名牙存留的牙弓(上颌/下颌)的石膏模型进行宽度测量,发现唇/频侧牙槽嵴的丧失程度是舌鹏侧的2倍2003开了一项前瞻性研究,对单颗前磨牙和磨牙缺失后牙槽嵴变化的石膏模型进行监测,报道了在3个月和12个后,分别有30%和50%的位点发生边缘频舌向骨丧失(平均>6mm),但在拔牙窝的近远中侧壁仅仅只有少量变化。
 
    学者们采用动物模型来研究拔牙后位点保存术对牙槽峭改变的影响。将各种生物材料植入拔牙窝内,用活检切片监测硬组织的变化,研究表明,生物材料的使用不能阻止唇/频侧骨壁的吸收,但是去蛋白小牛骨矿物植入拔牙窝后将一定程度上阻止牙槽嵴的丧失。人体试验也有类似的研究报道(Araujo et al, 2015)。在即刻种植时,将去蛋白小牛骨矿物植入种植体和牙槽骨壁间的跳跃间隙内,也将显著减少在拔牙窝愈合期间牙槽嵴吸收的量。
 
    许多学者使用数字化3D分析评估牙槽嵴的变化使用连续CBCT扫描来观察不翻瓣下拔牙后8周间的硬组织变化,研究发现,在拔牙窝愈合期间,唇侧骨壁薄的位点其骨壁被大量吸收,相比而言,唇侧骨壁厚的位点其骨壁吸收少。在其后的文章中, Chappuis等(Chappuis et al.2015)使用3D表面模型和CBCT扫描评估了硬组织和软组织的变化,得到结论,在薄表型的位点(颊骨壁≤mm),硬组织大量丧失,而软组织保持不变或厚度增加。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在拔牙窝内植入去蛋白小牛骨矿物质对拔牙后6个月内发生的牙槽嵴宽度和体积改变的影响。

    本文刊登在《临床口腔种植研究》中文版 2019年6月 第4卷 第2期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laihongchang1.com/teaching/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