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赖红昌教授
- 上海九院口腔种植科主任
- 口腔种植支持固定修复
- 口腔种植支持活动修复等
上海九院种植牙口腔颅颌面种植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口腔种植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详细]
研究成果
无机牛骨在拔牙后的软组织轮廓维持方面不亚于含有10%胶原的无机牛骨:一项随
更新时间:2022-06-24 14:25
无机牛骨在拔牙后的软组织轮廓维持方面不亚于含有10%胶原的无机牛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张晓梦 译;赖红昌 审校
关键词:骨替代材料,轮廓测量分析,牙槽嵴保存术,软组织
摘要
目的:比较无机牛骨(DBBM)与含10%胶原的无机牛骨(DBBM-C)在美学区拔牙后对软组织形态维持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在65例患者的上颌单牙部位随机使用DBBM或DBBM-C进行拔牙后的位点保存,两组均使用胶原基质(CM)覆盖。在基线(BL)、术后即刻(PO)和术后4个月(FU;种植体植入日)进行组织轮廓的测量分析。主要结果是颊侧轮廓的水平向平均变化(HC)。测量还包括颊侧龈缘以下1、3和5毫米处软组织估测厚度(eTT)的变化。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采用独立样本/检验分析各组间差异。对两组间的HC结果进行非劣性检验。
(a)基线期模型(BL)的目标区域(ROI)。所分析橙色(HC)区域的唇侧(b)、侧方(c)和咬合面(d)视图
结果:4个月时,水平向的平均变化(HC)为-1.43 mm(±0.53 mm)(DBBM-C)和-1.32 mm (±0.53 mm)(DBBM)。DBBM-C组基线(BL)和随访4个月(FU)之间软组织估测厚度(eTT)改变在频侧龈缘下1、3和5 mm处分别为-4.58 mm(±2.02mm)、-2.40 mm (±0.97 mm)和-1.37 mm (±0.78 mm),而DBBM组分别为-4.12mm (=1.80 mm)、-2.09mm(t0.91 mm)和-1.23 mm (+0.72 mm)。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拔牙后行位点保存4个月,DBBM在维持软组织轮廓方面不亚于DBBM-C.
完整拔牙窝的自然修复反应包括骨吸收和骨新生。为了提高种植治疗的可预期性和美观效果,学者们使用各种材料的不同技术来预防拔牙后牙槽嵴的吸收。最近的一项系统性综述评估了影像学结果,发现拔牙窝愈合后的汆垂直骨吸收明显减少,而水平骨吸收的结果并不一致。然而,现有研究还缺乏拔牙窝愈合后软组织轮廓改变相关的影像学结果。
尽管有大量研究调查牙槽嵴保存术(ARP)对影像学参数的影响,但很少有研究调查其对软组织轮廓变化的影响。最近的研究结合了来自上颌和下颌部位的数据,还包括前磨牙。此外,样本量大多有限,且检验效力不足。基于这些临床和临床前试验,使用光学扫描模型来评估软组织改变的研究发现,影像学骨吸收与软组织轮廓的变化一致。有人认为,软组织改变似乎可以补偿骨重塑导致的骨丧失,从而减少牙槽嵴轮廓的整体吸收。然而,为了证实或反驳这一假设,有必要进行具有适当设计和纳入标准的研究,从而比较不同材料对这种补偿程度可能产生的影响。而且,很少有研究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比较不同材料对软组织轮廓改变的影响(Schneider et al,, 2014),与单独使用DBBM相比,DBBM-C的成本更高。此外,相当多的研究使用DBBM-C而不是DBBM进行ARP,而且许多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也更喜欢使用DBBM-C。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研究无机牛骨(DBBM)与含10%胶原的无机牛骨(DBBM-C),在美学区拔牙后维持软组织轮廓维方面是否具有非劣效性。
本文刊登在《临床口腔种植研究》中文版 2020年6月 第5卷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