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赖红昌教授
- 上海九院口腔种植科主任
- 口腔种植支持固定修复
- 口腔种植支持活动修复等
上海九院种植牙口腔颅颌面种植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口腔种植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详细]
研究成果
下颌块状骨移植部位的愈合:一项狗的实验研究
更新时间:2021-12-06 16:29
下颌块状骨移植部位的愈合:一项狗的实验研究
顾问 译;赖红昌 审校
关键词:动物研究,骨缺损,骨移植,骨愈合,骨再生,脱蛋白牛骨矿物质,组织学
摘要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自体骨块移植物或脱蛋白牛骨矿物质(DBBM)块移植物与胶原膜同时应用于牙槽嵴水平骨增量的愈合情况。
材料和方法:在6只拉布拉多犬中,拔除双侧磨牙,移除颊侧骨壁,并产生颊侧块状缺损。3个月后,从下颌骨的右上升支获取块状骨移植物并减小至标准尺寸。DBBM块被定制为相似的尺寸。用螺钉将两个骨块分别固定在下颌骨右侧和左侧缺损的频壁上。在两侧防止可吸收膜,并缝合软组织瓣。3个月后,在下颌骨的每一侧,移植物和自体骨之间的界面处植入一个种植体。3个月后,获取活体组织检查并准备研磨切片以显示移植物经历的6个月愈合期。
图1.移植时的临床照片
(a)在下颌骨的右侧,从下颌骨的升支获取皮质骨移植物,并用两个固位钉固定在缺损处。
(b)在下颌骨的左侧,用两个固位钉固定适合于对侧移植物的相似尺寸的脱蛋白牛骨矿物质(DBBM)块移植物。
图2 临床照片
(a)种植体注入在对照部位,3个月前用自体骨块移植物移植。
(b)种植体植入在对照部位的移植物和母体骨之间。
(c)植入在测试部位,用脱蛋白牛骨矿物质(DBBMI)块移植.
(d)在移植部位植入种植体。
结果:自体骨骨块中有77±6.2%,DBBM块中有5.9±7.5%的生命骨。此外,在DBBM部位,63 ±11.7%的结缔组织和31士15.5%的DBBM占据了分析区域。发现只有0.2±0.4%的DBBM与新形成的骨接触。在自体骨和DBBM块状骨移植部位,水平骨吸收分别在0.9-1.8 mm和0.3-0.8 mm的平均范围内。
结论:自体骨移植是至关重要的,并在愈合6个月后整合到母体骨中。相反,DBBM移植物被包埋到结缔组织中,并且在生物材料的支架内仅发现有限量
的骨。
一些临床研究和动物研究表明,用于牙槽嵴骨增量的自体骨块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吸收。在一项临床研究(Widmark et al. 1997)中,约60%的颊舌吸收被记录在案,而在一项兔子研究(Ozaki & Buchman 1998)中,在从下颌骨或髂骨取出并放置在头盖骨上的移植骨被发现有约50%的吸收。尽管移植骨在愈合过程中遇到了吸收,但它们可以提供足够的牙槽嵴增大量,以促进种植体治疗的成功(Chiapasco等人。2009年;ES-posito等人,2009年;Clementini等人。2012年;De Santis等人。2012年;Zakhary等人。2012年)。
自体骨移植的愈合在临床上(Chiapasco et al. 2009; Esposito et al.2009; Clementini et al. 2012; De San-tis et al. 2012; Zakhary et al. 2012)和动物实验(e.g, Perri de Carvalho et al. 2000; Ara ujo et al. 2002; Faria et al. 2008; De Santis et al. 2012; Yeo et al. 2012)中均有有组织学记录。其中一些(Zerbo et al. 2003; Acocella et al. 2010; SpinNeto et al. 2013)报道,在不同的愈合期后,存在不同数量的残余无生命骨。
此外,一些临床研究报道了去蛋白牛骨矿物质(DBBM)块移植在牙槽嵴骨增量术中的成功应用(Ham-merle et al. 2008; Felice et al. 2013)。然而,动物实验表明,在移植物的支架内只形成了有限数量的新骨。
由于这些结果的异质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因此,本实验的目的是评估自体骨块移植或DBBM骨块移植联合胶原膜用于牙槽嵴水平骨增量术后的愈合情况。
本文刊登在《临床口腔种植研究》中文版 2020年6月 第5卷 第2期
本文刊登在《临床口腔种植研究》中文版 2020年6月 第5卷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