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周围炎非手术治疗方案的一年结果——回顾性病例系列

更新时间:2020-11-23 16:53
种植体周围炎非手术治疗方案的一年结果——回顾性病例系列
朱钰 译;赖红昌 审校
        关键词:非手术治疗,种植周围炎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种植体周围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某些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在本回顾性病例系列中,纳入的患者至少有一枚种植体被诊断为种植体周围炎,接受过非手术治疗并随访一年.在基线6 周、3、6和12个月时收集临床参数(探诊深度、退缩、探诊出血和/或溢脓)。在基线和 12个月时,拍摄根尖 X 线片并评佑骨水平。分析与边缘骨水平变化显著相关的因素,在患者和种植体层面进行描述性和分析性统计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a,b)基线和12个月的X光片显示种植周围炎非手术治疗后的骨增量
 
        结果:来自 37 位患者的 70 枚种植体的相关临床数据接受了分析。与基线相比,临床变量在所有随访点均有普遍和连续的改善。X线片显示0.9mm的显著骨增量。与之显著相关的因素包括患者层面的基线期牙菌斑指数、性别、年龄,以及种植体层面的修复体类型和种植体位置。
        结论:在本研究的范围内,非手术治疗方案可被视为种植体周围炎的首选治疗方案。但仍需有更大样本量和更长随访期的更多研究来确认这些结果及其长期滩急定性。
        种植体周围疾病是牙周植体周围组织的菌斑相关的炎症状态。种植体周围黏膜炎被定义为种植体周围黏膜的炎症病损,而种植体周围炎不仅有种植体周围黏膜的症状,还有支持骨的进展性吸收。
        研究表明,种植体周围炎已影响18.8%一45%的患者9.6%-16%的种植体。即使患者被纳入支持性牙周治疗项目,15.1%的患者和9.8%的种植体仍被诊断为种植体周围炎。
        尽管已经提出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尚无证据表明哪种方法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最有效的策略 。传统上,非手术治疗在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治疗中已被证明是有效的,而在种植体周围炎病损的治疗方面则仅显示出些许效果。然而,在外科手段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前进行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性也被强调。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非手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效果以及某些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本文刊登在《临床口腔种植研究》中文版 2019年9月 第4卷 第3期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laihongchang1.com/research/1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