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赖红昌教授
- 上海九院口腔种植科主任
- 口腔种植支持固定修复
- 口腔种植支持活动修复等
上海九院种植牙口腔颅颌面种植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口腔种植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详细]
研究成果
牙周炎患者行下半口即刻种植即刻固定修复的效果评价
更新时间:2019-06-17 15:07
《临床口腔种植研究》中文版第2卷•第4期杂志延续了上期对于口腔种植修复中数字化技术应用的讨论,同时深入探讨了无牙颌患者种植牙修复相关的各类临床问题,分别对手术导板、全口数字化印模、无牙颌即刻修复、种植体留存率、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论述,共收录文献9篇。 今天与大家讨论的是慢性牙周炎患者即刻种植即刻行下半口固定修复的微生物学及临床效果。更多详情请关注《临床口腔种植研究》公众号并于微店订阅!
目前对于牙列缺损或缺失患者,种植修复是一种可预期的、高留存率的治疗方式。大量种植相关系统回顾报道的种植修复的长期留存率,单冠为96.7–97.5%,固定桥为2.5–93.6% (Lindh et al.1998 ;Setzer & Kim 2014),全口覆盖义齿及其种植体为78.3–98.9%(Kwon et al. 2014)。此外,Kwon etal. 2014亦报道了全牙弓固定义齿的短期留存率高达93%。上述结论与种植体尺寸及连接方式,牙槽骨质量,是否行植骨无关(Busenlechner et al. 2014)。
尽管种植支持修复体留存率高,仍有大量研究认为暴露于口腔后种植体周龈沟及相关位点中的微生物定植是引起早期及远期种植失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Quirynen et al. 2005 ;Subramani et al. 2009 ;Yamane et al. 2013)。其机制为宿主周围骨及软组织为应对微生物感染和增殖而发生了炎症反应(Sakka et al. 2012)。Renvert et al. 2007报道了在患有牙周炎的个体中这种炎症反应可能增强,从而影响种植修复的成功率及留存率。相比牙周健康的患者,牙周炎患者的留存率降低5个百分点(Heitz-Mayfield 2008)。更严重的是,由于边缘骨吸收和种植体松动等生物学并发症造成临床效果不佳,成功率下降33个百分点(Matarasso et al. 2010 ;Roccuzzo et al.2012)。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聚焦于在牙周易感患者中因牙周病造成的失牙的种植修复。
本研究的研究目标为评价的下颌全牙弓螺丝固位修复体的早期微生物学及临床效果。
本研究共纳入14位符合标准的患者,其中10位女性,4位男性,年龄范围46至76岁(平均年龄60.14±7.69岁)。治疗计划包括拔除下颌重度松动余留牙,即刻植入种植体并行修复。在所有受试者下颌骨两颏孔间区域中植入5个两段式莫氏锥度连接的种植体(Tita-max Cortical CM ;Neodent,Curitiba,Brazil)并以下颌全牙弓螺丝固位式固定义齿修复。在拔牙前(T0–基线)、负载后4个月(T1)和8个月(T2)时对患者进行微生物学(微生物计数和菌谱)和临床(探诊深度,临床附着水平,探诊出血,边缘骨吸收)检查。应用DNA杂交分析技术定量检测包括牙周致病菌及念珠菌等的39个菌种。
结果:在拟拔除牙和对应的种植位点中均发现了中高含量的病原菌和非病原菌。全体菌种和各个菌种的微生物计数和群落构成不随时间改变(P = 0.4929)。天然牙的探诊深度(T0: 3.05±1.45)显著大于种植体的探诊深度 (T1: 1.81±0.56 ;T2: 1.66±0.53 ;P < 0.0001)。天然牙和种植体中都发现高探诊出血率的位点,最高值记录于牙周位点(P < 0.05)。边缘骨吸收随时间变化无差异。
因此本研究经过8个月的随访,在牙和种植体位点中全体菌种和各个目标菌种的微生物计数无差异。病原菌种和非病原菌种的比例均值维持不变,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临床并发症。本研究的数据表明,对牙周炎患者行即刻种植并即刻负载半口义齿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项。
总结来说,本研究的结果与一篇短期的系统回顾结果一致,即感染位点的即刻种植是一种可预期的治疗方式(Waasdorp et al. 2010)。此外,Crespi et al. (2010)临床随访4年后得出结论,牙周感染位点中植入的种植体与未感染位点中的种植体无差异。本研究的结果或有助于进一步探索种植体支持修复体周围的口腔生物膜的复杂结构。然而,由于本研究观察期较短,仍需谨慎对待该结果。
本文刊登在《临床口腔种植研究》中文版 2017年12月第2卷 • 第4期:24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