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危险因素分析

更新时间:2019-06-20 16:18
  本期《临床口腔种植研究》为大家带来的是2017年6月第2卷 • 第2期的文献选读: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危险因素:5年回顾性研究。更多详情请关注《临床口腔种植研究》微信公众号并于微店订阅!

口腔种植临床研究
  
  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常被作为评价种植修复是否成功的指标之一。尽管轻度骨吸收被认为是可接受的,进展性的骨吸收可导致种植体周围形成深袋,造成菌斑堆积而引发种植体周围炎。同时保留种植体周围边缘骨水平对于软组织美学很关键。因此,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明确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危险因素至关重要。

种植体周围骨吸收
  
  导致牙槽骨吸收的致病因素尚未明确,现有文献观点也互有争议。其中有两个主要因素为感染和咬合力过大。近期有文章发表证明牙槽骨吸收和多因素有关(Albrektsson et al. 2012; Qian et al.2012),包括牙周疾病,全身系统性疾病,吸烟 ,口腔卫生,咬合负载,种植体位置,角化黏膜的存在,种植体之间距离,种植体尺寸、冠根比,种植体系统,种植体结构和表面设计,对颌咬合或者修复体类型。Albrektsson等(2014)则建议把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看为一种排斥反应。
  
  因而,该研究对随访达5年以上的牙列缺损种植修复患者,进行了观察性纵向回顾性研究。通过影像学资料对比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和牙周骨吸收,对其潜在危险因素,如修复体设计、口腔卫生、植体规格也进行了研究。单变量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性别、种植体系统、拔牙原因、联冠修复、种植体平台和修复体间水平距离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有显著相关性。多变量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性别、种植体系统、拔牙原因、联冠修复、种植体平台和修复体间水平距离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同样具有显著相关性。其结果认为种植体平台和修复体间水平距离对种植体周围骨吸收负向影响最大,且这一距离适宜在3.3 mm-6 mm。若超出此范围,则对种植体周骨吸收不再有影响,但外展隙会逐渐增大,菌斑堆积增多。

种植-修复体距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laihongchang1.com/research/1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