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种植牙医生讲解: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观察方法

更新时间:2019-06-27 16:54
  口腔种植体周围的骨吸收作为影响种植体长期稳定性和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那么,对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观察方法有哪些呢?上海种植牙医生为大家讲解如下:
  
  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观察方法
  
  1.X线观察方法
  
  X线技术是目前唯一无创研究口腔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变化的手段。上海种植牙医生表示,当涉及到多个种植体时,可利用曲面断层片,而根尖片常被用来观察单个种植体及对曲面断层片所发现的问题作进一步观察。然而,由于拍摄方法的统一条件控制问题,例如X线源、种植体以及胶片位置的不固定及曝光和冲洗条件的不同,大大影响其可靠性。因此,标准化拍摄技术和数字减影技术成为近年来的发展方向。上海种植牙医生介绍,标准化拍摄技术是指通过辅助装置和技术固定X线源,口腔种植体及胶片的相对位置并尽量消除曝光及冲洗条件不同引起的差异。在标准化技术拍摄出来的根尖片上,通过计算螺纹数及计算机辅助手段,可精确测量骨高度的变化。而数字减影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将检查期间不改变的结构(如种植体的影象)以均匀一致的灰色背景形式出现,而将发生改变的骨组织影象从均匀的背景上突显出来。上海种植牙医生指出,数字减影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探察微小骨密度变化的敏感性,可以在骨高度明显变化之前就发现由骨重建、吸收等活动而带来的密度的微小变化。不过,由于X线检查的二维性,临床的探诊检查仍不可缺少。
  
  2.探诊
  
  临床使用钝头探针,以0.25N以内的力量进行种植体周的探诊检查。上海种植牙医生介绍,成功种植体的探诊深度一般为2-4mm,而大于5mm的探诊深度则为种植体周围炎的一个信号。探诊深度与骨高度之间有较明确的关系:探诊深度与边缘骨高度之间平均差值为1.2-1.4mm;而对于Branemark种植体,探针尖止于牙槽骨的冠方1.4mm,在ITI种植体则为1.17mm;亦有研究表明,对螺纹种植体来说,探诊深度和骨缘高度相关,二者平均差别1.5mm,即探针尖止于牙槽骨冠方1.5mm处。
  
  因此,进行准确、全面的探诊可以提供口腔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状况的重要信息。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laihongchang1.com/new/964.html